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科学精神引领

    信息发布者:hihkqsdp_chh0gzlo3z6
    2020-01-18 14:11:10    来源: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   转载
          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、并需持续坚持的共同信念、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。坚持科学精神引领,对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、促进实践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。关于“三农”工作的重要论述,深刻揭示了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坚守的科学精神,必须认真遵循、扎实践行,指导政策设计和实践发展。



    ◆◆要遵循客观规律◆◆

    总 书记强调,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首先要按规律办事。”因此,无论是顶层设计、规划编制,还是探索创新、推动发展,推进乡村振兴都必须遵循市场规律、自然规律、乡村建设规律、城乡发展规律等。人均一亩三分地、户均不过十亩田,是我国大多数地方农业的真实写照,总体上不具备普遍开展大规模农地经营的资源条件,小规模、集约化是农地经营的基本格局。因此,有关政策不宜从面上激励“大规模”农地经营,更不宜利用行政手段、财政补贴等方式推动农地流转、规模经营;实践中农地经营规模的大小,应由市场主体按照市场机制自主选择。农业结构调整要遵循市场规律,通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体系和组织实施方式,优化产业体系、经营体系、生产体系,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,引导市场主体按照市场需求和市场机制决定生产经营行为;政府为发展“高效产业”,不宜通过给基层定指标、下任务、给支持等方式,短时间内推动市场主体大规模发展。好东西也不是短期内越多供给越好。要遵循城乡发展规律,实行以城带乡、以乡促城,推进城乡融合发展。但以城带乡、以乡促城不是“以城灭乡”“以乡拖城”,城乡融合发展不是“一样”发展;城乡融合强调的是发展规划、体制机制、要素市场的融合,强调的是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、生态环境的融合等;城就是城、乡还是乡,重要的是要突出城乡各自优势、功能互补、相互促进。



    ◆◆要承认乡村差异◆◆


    城镇与乡村不一样,乡村与乡村不一样。区域之间、乡村之间,资源禀赋、文化传统、乡风民俗不一样,且不可移动、不可替代、不可交换,没有完全一样的区域和乡村。作为乡村振兴主战场的乡村,现状千差万别,发展千变万化,形态千姿百态,问题千奇百怪,不可能有完全一样的乡村振兴模式。乡村的多样性、差异性,本身就是乡村的价值,同时也决定着乡村的未来价值。各地在编制省市县层面乡村振兴规划的同时,更加重视编制乡村层面的振兴规划或实施方案,突出乡村的特点、体现乡村的多样性、差异性,突出乡村内部功能的多重性、乡村之间功能的互补性。防止在缺少科学规划或方案的情况下就盲目推进、随意推动,防止忽视乡村差异性多样性盲目模仿、千篇一律,防止脱离实际盲目攀比、功能雷同。要真正做到“因村制宜,精准施策”,切实做好调查研究,科学编制实施方案,科学谋划发展思路、政策措施、推进路径,以利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、可持续健康发展。

    9051203.png


    ◆◆要统筹协调推进◆◆

    实施乡村振兴,是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、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在“三农”工作的体现。我们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社会建设、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,促进农业全面升级、农村全面进步、农民全面发展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是一个事关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、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实现和社会主要矛盾解决的国家战略,必须遵循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,按照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、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的部署要求,全面推进、整体推进、全面发展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是一个需要满足“五句话、二十个字”总要求的国家战略,必须高度重视“产业兴旺”这个物质前提、“生态宜居”这个内在要求、“乡风文明”这个紧迫任务、“治理有效”这个重要保障、“生活富裕”这个根本目的,必须按照“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、人才振兴、文化振兴、生态振兴、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”的要求,统筹推进、协调推进、均衡发展。否则,乡村振兴的整体质量、发展水平就会大打折扣,不利于实现全面、健康可持续发展。要防止出现只重视发展而忽视改革,只重视物质文明建设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,只重视生态环境建设而忽视社会文明建设,只重视“富口袋”而忽视“富脑袋”等现象和行为。

    b30affbd37c1b5f3bf15334612a30e1.png


    ◆◆要充分尊重农民◆◆


  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是要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。包括农村土地在内的乡村资源,绝大多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,农户家庭对土地拥有具有用益物权性质的农地承包经营权,对农村宅基地拥有使用权,对农房拥有所有权;作为在乡土社会具有血缘地缘关系的农民,与农村要素资源、经济发展、社区建设、乡风民俗、传统文化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,是乡村振兴的主体。农民,是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之源。编制乡村层面的规划或实施方案,必须依靠农民动力源、调动农民积极性、提高农民参与度、反映农民新期盼;设计乡村振兴政策措施,要广泛征求农民意见、符合农民意愿、获得农民支持;推进乡村振兴实践,必须尊重农民、依靠农民,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;推进农业人口城镇化,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,要高度重视和稳步推进农民在城镇稳定就业、居住、生活。推动乡村振兴,既要防止一味追求让农民转出土地、进城落户、上楼生活,过度依赖政府和外来主体,包办、代替农民;又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防止出现干部着急、农民不急,干部忙、农民闲,干部干、农民看等不正常现象



    ◆◆要保持足够耐心◆◆


    乡村振兴战略,是个需要经过30多年努力才能完成的国家战略,是个管长远、分阶段的国家战略,目标长远、任务艰巨。从乡村总体看,区域之间、乡村之间存在差异性多样性;从具体乡村看,“五大振兴”任务相互关联、相互影响;从乡村振兴路径看,制约因素多、投资需求大、进展见效慢,是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。因此,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必须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,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想在前面,着眼长远目标和未来方向,着力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,坚持科学规划、注重质量、从容建设。必须坚持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,不能超越发展阶段、不能提脱离实际的目标要求,坚持循序渐进、久久为功,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,一年接着一年干,积小胜为大成。要防止为了考核评比搞形式主义和“形象工程”,防止为了增强曝光度而过度集中资源和财力造盆景、树典型。    

       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